产品经理是个很奇怪的岗位,好像大多数人都能做,因为每个人对某个产品都有自己的看法,都能提出一些意见和想法,甚至能设计实现原理;也好像大多数人都做不好产品经理,因为互联网上成千上万个产品,大部分是垃圾,没几个产品是用户真心觉得很不错的。
我做产品经理,还不到两年,以前十来年一直在做技术,之前做技术的时候,我很看不上产品经理,当时想:产品经理自己什么都实现不了,每天就是提点想法,而且想法还经常不靠谱,如果哪天裁员,产品经理的位置最危险了;但等我转来做了产品经理,想法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嗯,产品经理太重要的,一个产品的未来就决定在产品经理身上。
你问我现在如何看待技术人员?嘿嘿,我现在觉得,技术就是一把刀,让它杀谁就杀谁,当然,这只是开玩笑,一个好的技术团队对于产品经理来说,那是相当重要,作为一个外行进入到这个领域,观察的角度也会不一样,这一年多下来,也找到一些感觉,发现周围的一些产品经理,容易走入一些误区,在此,跟大家分享一下:
1、做产品经理,而不是功能经理
这句话我最早是听天猫总裁逍遥子说的,当时没有感觉,现在发现非常有道理,因为周围太多的产品经理实际上是在做一名功能经理。
他们只是不停的在接产品功能需求,然后不停实现产品功能,缺登录,设计一个登录框;没有数据,找某个平台打通一下;管理不方便,设计一个工具来管理;页面不美观,重新规划一下页面结构……。
功能经理,每天都很忙,关注还有多少需求在后面排队,需求方是否得到满足,而用户体验到底如何,功能是否真的真有价值,是否可以更加完美,功能经理很少关心,当有人抱怨某个功能不爽的时候,他会说:这个功能我已经有了啊,你说体验不太好?没办法,工程师资源太紧张啊,你说为啥设计的这么别扭?想起来就来气,大老板非要求这样啊,我们也只能这样设计,没办法!
他经常表达的语气是他也不得已而为之,把责任都推到其他人身上。
然而做一个合格的产品经理,需要关注用户的体验,真正关注用户的反馈,关注数据的质量,关注每一个细节,就像买一双鞋一样,不只是能穿,还要考虑是否合脚,是否舒服,款式是否漂亮。
有一次开会,淘宝的总裁语嫣姐姐说了一句很朴素但很有道理的一句话:产品能用和好用完全不是一回事!
2、只是像设计人员去设计,没有像运营一样去目标化
我们像产品设计一样去设计产品,我们还是在享受设计过程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那我们还是把我们定位在一个产品设计,现在的title都是乱开的,我和很多人一样其实还是产品设计,我们现在已经具备产品经理的能力了么?我不觉得!
产品经理是什么?不是说你说这个产品设计出来就完事了,然后什么事情都不用管了,很多时候优秀的产品经理他在产品设计的时候本身就会考虑他设计出来的东西,以后每一块产品运营人员怎么样去运营,是不是具备可以运营的能力,如果这点都没有想明白,我们还是停留在产品设计人员的角度,貌似每天在设计,每天在产品。
运营人员最厉害的地方是目标化,也就是说你让他完成一个活动,完成多少流量,完成多少用户,完成多少的目标,他们都是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去量化,向这个目标努力,而恰恰相反,产品经理不需要考核这样,考核的仅仅是一个很基础的指标,这个指标或许就很容易的满足。
当有一天,如果说需要产品经理完成这个指标,你知道要做一个什么样的需求出来,或者优化一个什么样的需求出来,你可以完成这个指标?这样对产品经理是苛刻的,很多公司不太会这样,但作为产品经理你一定要有意识去像运营人员学习,可以目标化、量化、可控化,这样你如何做什么产品的设计,你就可以很清晰的知道这些功能属于基础性功能,我的目标是可以让这些功能更易用;这些功能是重点可以让运营人员去包装,去操作,怎么搞;那些功能现在是基础的能力,以后可以引出增值点,这样产品在你手里才能玩出花来。
3、很容易记得概念,很容易限于形式
产品经理思考问题的能力基本上都是很强的,只有拥有了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作为前置条件,后面实际执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有所保障,不过仔细的分析了一下很多产品经理的问题,大家都会犯一个通病。
大家很容易从心底里把自己做的产品、设计的产品形态一开始就跟某个概念去靠近,很多朋友说:“我们老板要做个SNS”,“我们接下来要做个BBS”等等,那自然因为产品经理一开始心底里面已经承认和约定了还在设计中的产品形态,很多时候得出来的产物就一定变得很固定了。
这个过程也是缺少能动发挥和创造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家犯的一个本质的问题是:“当得到一个任务或一个项目的时候,会那现有的接触的概念或实际的产物往上面套”,本来这个产品是没有框框的形式的,结果得出来的产物就一定是:“和开心网、人人网”一样的社区产品形态,或者是像论坛一样的产品形式。
其中本身定位是“抄袭”、“仿效”、“靠近”的这些产品除外,但大不多时候公司里想做一个产品的时候,最早的初衷肯定不是:“为了做A产品而做A产品“;所以大家只记住了产品的概念本身,自然而然把产品做成了这样、那样的形式,形式承载的仅仅是满足需求、输出需求体现的价值。
4、实现产品需求,而不是用户需求
这个话题很有意思,当你问用户需要什么的时候,他会回答他需要一匹更快的马,乔布斯说,永远不要问用户想要什么?因为用户都是傻瓜,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这其实是产品经理经常把用户需求当成产品需求,对所有用户提出的,都是正确的,他们提的都是自己的期望,但不是产品需求。
前些天有张小龙的采访,张小龙说他不看用户的数据,其实张小龙很关心用户的需求,我和张小龙在一个群里,如果有人在群里提一些微信使用不爽的功能,张小龙会很快给出反馈。
这些产品大神们,背后的意思是,不应该简单满足用户需求,而应该思考把用户需求提炼成产品需求,当一个产品的用户有上百万上千万的时候,产品需求的理解和提炼,就相当重要。
这个道理比较容易理解,不做多解释!
5、不知道为何而做,缺少失辩推导的过程
不知道为何而做,很多公司的高层几个老板一看苗头一看形势,经过磋商,最后得出一个战略发展方向的时候,告诉产品经理要去做什么样一个产品,这个时候我相信大多数产品经理只是心里面大概的知道:“接下来我们要做什么?大概公司想要的是什么样一个东西?”得到的是一个大概的答案,接下来要靠自己的水平、行业认识去猜测和具体这个产品的落地。
但这样的过程,觉得最关键的是:产品经理只是从得到的任务,这个结果本身看问题,一上来就是把自己定位为做出这个产品本身,做出产品出身是产品研发方向的事情,但是否能把这个产品运营起来,一开始就得有这个意识去判断去逻辑推导。
所以还是上上面的一个SNS或BBS举例,很多时候我们一开始就把要做的东西就已经圈定在这两个概念范畴了,一开始自己就把自己束缚住了,其实很多产品经理心里面也会在说可能这个事情不靠谱,但是很多人很少去问:“为什么你们得出的结论做这个,而不做那个;你们想要满足的用户需求用户利益时什么?是不是有更合适的方式去策略去满足?”
所以当推导下来知道,我们因为要满足用户交友互动的需求,然后还可以用户相互之间建立一些人脉的关系,本身的定位是:可以满足AA群体BBB需求,这个时候我们发现说社区这种形式现阶段好像可以很好的承载这种需求,我们才得出说要做这么一个东西,然后这个东西可以像CCC一样,所以这个时候产品经理知道了整个需求高层诞生的来龙去脉,这样的话,具体产品设计规划的方式就灵活的多,也会更丰富,这和单一的认为要做成什么样还是不太一样。
从有了产品落地的推导过程,产品经理对产品的理解,要做的事情就非常的清晰了,大家的水平、技能其实都相差不多,真正的还在于大家同样对一个产品一个事物理解的差异,每个人站的高度不一样,自然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所以最后表现出来的思维差异是完全不一样的。
前段时间一个同事问我:“这个产品没有啥好设计的,该做的我都思考过了,好像没啥可做的”,事实上这位同事做事还是非常认真的,他其实就是不知道该怎么样收集、筛选需求、结合业务—少了思维推导的过程,我也同样的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产品和产品的差异其实都不大的,只不过不一样的产品之间的发展空间可能不太一样,有些产品的潜力是5000,有些产品是500,仅此而已,产品经理对待需求的过程还是一样的。
建立起思维推导的过程,我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目标,然后哪些方面是我们可以尝试努力的业务方向,这些方向的需求我们如何把他抽取出来,然后怎么样把同性的归类到一起,可能是按照重要优先级维度;可能按照基础能力建设的维度;也可能按照产品战略图的维度,接下来有了这些大的点,我们可以细化到要做哪些事情ABC,有了ABC我们知道整了个需求列表。
这个时候我们再审视这些,我们再来看哪些事情要做,哪些事情不要做,就有了轻重缓急,这个时候很多事情心里面就变得可衡量了,心里也非常有底了。
6、要锦上添花,而不是画蛇添足
互联网的发展,让很多互联网产品经理有个惯性:做产品迭代要快,快速上线,快速修改,这里也有误区,对于一些基本功能,确实要快速上线,快速迭代,因为有市场竞争,需要快速切入市场,获得用户,然而大部分的产品经理,没有机会从零开始设计一个新产品,大部分时候在现有的产品上做升级或优化,这时设计的很多功能,都是锦上添花的功能,还真不能太快。
锦上添花的功能,同样重要,会让产品更好玩,更有意思,更有特点,例如微信最早设计的摇一摇功能、朋友圈功能,微博的微刊功能、之前的送礼物的功能。
问题在于,锦上添花,添上去的一定是一朵花,说得俗一点,不能添上去是一坨屎,如果是后者,那么就有点画蛇添足了,或者成了鸡肋功能。
什么是一朵花?就是功能添加上去以后,会让用户眼前一亮,给人有“哇!!!”的感觉……。
遗憾的是淘宝搜索之前的很多功能添上去的都不是一朵花,上线了太多的画蛇添足的功能,这些功能一旦上线,就很难下线,因为当你产品的用户群有上亿的时候,再烂的一个功能,每天也会有几十万用户在使用,一旦你下线,会有很多人很不爽。
淘宝搜索的同店购就有点这个味道,技术实现成本高,体验一般,用的人也不多,有一段时间我们把这个功能隐藏起来了,有人在微博上说:“我现在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找把刀杀个淘宝搜索的产品经理来解解恨,我居然死活找不到我最常用的同店购了!”
所以,画蛇添足的功能越多,让产品背负的垃圾就越多,造成好的功能没有资源做,差的功能又无法下线。
7、碎片化思维,不够系统化的思维
碎片化思维,就是想到什么是什么,如果这个是产品经理表现出来的问题将会变得非常的可怕,碎片化思维就像下注押宝一样,押到什么就是什么,很可能造成产品或者很多事情不可控,也就是说你完全取决于这个产品经理当前的状态,当前的状态好他很可能是非常有战斗力的,否之如果不好那会变得非常的糟糕,整个产品研发体系中,悄悄地埋了一个深水炸弹,不在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突然的爆炸。
碎片化思维,还体现在看待事情仅仅停留在自己的观点,零散的观点,看问题解决问题很难去全局化、方案化,我观察过很多产品经理、新手、牛人、甚至是公司的管理层,这个时候碎片化思维和系统化思维的差异在这些群体身上表现的非常鲜明。
碎片化思维的人,他们说的就是一个点,二个点,很多产品经理嘴里面念叨的是:“这块注册引导的逻辑还有问题、后台的配置还有问题,产品的一期还少什么,运营人员的介入情况现在是什么样……”,一句话很散,因为是碎片化思维,所以对于看到问题怎么样去解决,很多人也是:“我看到AAA/BBB/CCC有问题,有哪些问题,B的话我觉得不应该怎么样”;同样的作为一线系统化思维的人,他们会很清晰的看到当前状态下的问题是哪些,问题都出在哪些方面,这些问题的原因大家都是因为什么,具体怎么样去解决的方案是什么,也许言语不是很多,但却能很多的总结并且去解决。
产品经理如果常常有碎片化思维,所以常常也抓不到工作的重点重心、感觉每天的工作都那么的繁杂,本身对很多问题也不会形成自己独特的看问题的视角,也很难再同类选手中超出,所以这也是很多人产品经理工作了很多时间后,还是把自己掌握的产品经理领域的一亩三分地当做是产品经理的全部。
整天念叨的是AXURE、网页的布局,很多很散的东西,作为产品经理其实应该,必须有能力意识到当前我做的事情是为了得到什么的一个效果,作为产品经理本身我们需求掌握什么样一种思维的方式,不过有一点大家由于环境的差异,认知的差异、自身领悟的差异,所以这样的情况肯定还是共性。
今天如果我、我们、你、你们,还是停留在碎片化思维,不够全局不够系统的话,看到我这篇文章开始,大家得有意识的开始系统化思考了;因为你的这个开始你后面很多事情的发展将变得不太一样。
8、追求人性化,而不是追求完美
很多产品经理,追求完美,这是作为产品经理很好的品质,然而,有一点却经常被产品经理忽视,产品的人性化。
永远没有完美的产品,特别是当一个产品的用户量到达上百万上千万的时候,用户的喜好千差万别,如何让用户能喜欢产品的优点的同时能容忍产品的缺点?
大家看选美大赛获胜的美女,经常会有感叹,为什么这么丑还能得前三啊!是因为评委的口味太特别?当然有一部分评委原因,但更多原因在于,大家每个人的审美观不一样,大家是把选美冠军作为一个完美的人来评判。
实际上,无论选出谁是冠军,都会有人觉得难看,任何一个产品,无论产品经理推出多么好用的功能,都会有人不喜欢!
然而,大家对待周围的朋友,就不会用选美的标准要求他们,他们有明显的缺点,但也有很多值得欣赏的地方。
如果能让用户把我们的产品当成周围的朋友来看待呢?感觉就会完全不一样了。
淘宝有个做运营的同事有一天跟我感叹说:我忽然觉得攻城狮们离我好近,每个攻城狮内心都住着个诗人,我问为什么会忽然有这种感觉?她说有一天晚上,发现在淘宝内部一个TMS系统的标题栏上忽然多了一句话:每个人的压力,少部分来自生存,大部分来自攀比。
就这一句话,让用户感觉到了产品背后的那位工程师,还记得微信有个版本的欢迎页面上的文字吗?
少发微信,多和朋友见见面!
就这一句话,让我感觉到产品背后的那群人的心理活动,微信的一些小瑕疵,我也能容忍,就是这句话,我喜欢上了微信。
人性化,是不是让产品开始有了灵魂?